李世民不置可否,道:“起初那一首《望岳》是何等气魄,意气风发,听水镜说杜甫也是京兆杜氏的公子,五陵年少,他既有才华,怎的竟没有科考做官,依他的才学家世,怎么会落魄至此?”

        他心里有些忧虑,他想起前面讲到的李白,因为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晚年又陷入安史之乱的动荡,杜甫与李白是好友,那他的境遇,是否也与那安史之乱相关?

        【大家看,“万里”。很明显是从前面的“无边”、“不尽”生发而来,同时又暗述自己的遭遇。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路漂泊辗转,稃州、长安、凤翔、洛阳、成都、夔州,诗人的漂泊之路,何尝不是万里呢?】

        楚棠在课件上放出了高校教授做的杜甫行迹图,密密麻麻的红点一下子把众人震住了。这得是经过多少次舟车劳顿啊!再看上面的诗,众人的脸色都不一样了,万里悲秋,原是写实之语。

        洛阳。

        青年杜甫也有些惊到了,他好像有些能理解后来的自己为什么这么惨了。一向放达的李白也没说话,只是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肩。

        太极宫。

        李世民震惊之余忽然发现:“这舆图上的地名,与大唐多有不同。”

        殿内的侍臣不消他吩咐,早就分工合作,奋力记了起来,对他们来说,水镜中提到、展示的任何东西,或多或少都极有价值。

        夔州。

        一旁的老妻在偷偷抹泪,老年杜甫仰头,努力辨认水镜上的舆图:“一生颠沛,尽在此处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