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四个字,六种意象密集呈现,统摄于一个“哀”字之中,营造出肃杀、凄寒、悲凉的意境,而从中我们也可以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绪。】

        【再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说上一句的意象极繁,这一句就是极简,只写到落木和长江两种。】

        曹植非常喜欢屈原,对“落木”一词十分敏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诗的‘落木’二字应是本于此,但二者情致却明显不同。”

        话音刚落,便听到水镜里说:【落木,其实就是落叶,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是思慕之辞,袅袅的秋风轻盈舒徐,带起的洞庭波也是微微的,所以木叶给人的感觉是一片两片地飘落。但杜甫的却不同,他不说落叶也不说木叶,反而用到落木,为什么?】

        白居易:“木质沉重,子美晚年愁绪萦怀,悲极痛极,所见之景自然萧瑟无比。”

        元稹也是点头:“叶轻盈,木沉重,落木又与‘萧萧’之拟声对上,子美作诗匠心独具,真乃神人也!”

        【我们可以联系一下下册的《说木叶》来帮助理解。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对树叶、木叶、落木等意象作了详细分析。他认为,树叶给人的感觉是饱满绵密的;木叶触觉干燥,给人以疏朗、飘零之感;落木呢,连‘叶’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尽了,显得更空阔。

        同时,木不仅会让我们联想到树干,也会联想到颜色,是微黄的。这是典型的秋景,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猛烈的疾风之下,千山万壑木叶尽数脱落,萧萧的风吹木叶声响在耳畔,身处其中的老杜心中是何等悲凉啊!】

        元稹忍不住了:“摇落深知宋玉悲,杜工部简直要把悲秋的意味渲染到极致了。”

        “万方多难此登临,老杜忧国忧民,后来所作诸篇,都太苦了啊!”白居易叹了口气,深深地为这位伟大的诗人感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