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家初中或许拓展过另一写秋的名篇吧!——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济南,同样是北方。】
众人:诶?又来一个哦!
大家心中也有考量,初中、高中应是后世的学习之所,楚棠每次提及相关课文,都会理所当然地说,大家学过。虽未明言,但不难猜出这书院范围覆盖之广,而能登上课文,或是被迁移提及的,无一不是名家名篇,老舍,必然也是那新文学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北宋。
苏轼不无兴味道:“鲁迅之文章冷峻深沉,郁达夫之文章有俚俗语却不掩雅人深致,这老舍的文章,不知又会是何种格调?”
在大家或期待或好奇地目光中,水镜里放出了《济南的秋天》全文。
清朝。
从郁达夫的行文中受到启发的曹雪芹对新文学兴趣颇深,听到水镜提起另一篇,他早有先见之明的铺开一页新纸,准备相机抄录。画面一转,他就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曹雪芹微微凝眉,这句话很寻常,但细品下来却又大有意味。
唐代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诗之格调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等二十四品,老舍说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自然给人以无限遐想。
再往后看,古城、清溪、山影、红袍绿裤的小妞儿……秋是活泼的,老舍的语言也是活泼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