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盛唐风月 >
        “正是,王十三郎精擅音律,那一首《楚汉》大部分都是他所奏。而且,别人是过目不忘,他却是过耳不忘,所闻曲乐,只一遍就能记下曲谱,来日复奏,甚至更胜原作者一筹!至于诗赋,两京之中流传的已经很多了,不用我赘述。”杜士仪说着便再次欠了欠身,却是诚恳地说道,“此番若不是他为人算计不能下场,解试也好省试也罢,鹿死谁手,未必可知。”

        “那一日豆卢贵妃生辰宴上,仿佛我也见过他。”玉真公主若有所思地托腮思量片刻,便忆起了王维。她瞅了一眼金仙公主,见其同样看了过来,她便笑吟吟地问道,“只今日阿姊也在,你这是在求谁?”

        “自然相求二位观主鼎力相助!”

        “如果我没记错,他在宁哥和岐哥面前,亦是颇受青眼,何用得着你越俎代庖?”

        “二位大王虽贵,然科场事上,终不如二位观主超然物外!”

        贵主相助蟾宫折桂,这若放在后世简直不可想象,可于如今的科场来说不但不是污点,反而是莫大的名头。因此,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全都觉得理所当然。尤其是杜士仪直言道是宁王和岐王在科场事的影响力上不及她们姊妹,二人更是全都会心一笑。

        宁王也好岐王也罢,在京兆府解试和岁举上举荐一两个人取中,这并不难,可若为天子所知,举荐的人进士及第之后仕途蹉跎却在所难免。

        “此事我可不好立时答应你,三日后我遍邀才俊,与你设宴践行,等你把王十三郎带来了,再作计较!”

        知道玉真公主这实质上便是答应了,杜士仪当即连忙谢过,但仍是推辞道:“观主设宴遍召今年才俊便是,何必说是为我践行?若有人辞之不来,反而大没意思。”

        “既如此,便当是赏春会吧!”

        等杜士仪再盘桓了片刻他告辞离去,玉真公主便与金仙公主笑道:“阿姊,得意之时不忘昔日友人,此子如何?从前我门下常常来往的那些俊秀,唯有潞州苗晋卿最得人心,那是因其长袖善舞!而相形之下,杜十九郎便是更多了一种不同的风骨!”

        见玉真公主说得双眸异彩连连,金仙公主忍不住打趣道:“既是对他如此看好,何不奏了阿兄,选了做驸马岂不称心如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