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不好造,大刀长枪苏咏霖还是能造出来的。
尽管如此,苏咏霖也想在火器上做出一些创新。
在管型火器发明出来并且产生一定实战效用之前,宋金西夏蒙古各方角逐征战的战场上,重甲都是绝对的主流。
步兵有重甲,骑兵也有重甲,大家像是军备竞赛似的赛着比较谁的铠甲更重,更有防御力。
这一切随着管型火器的诞生和逐渐普及而发生改变。
即使是最古老的火门枪,在它的有效射程范围以内,对重甲士兵的打击也是冷兵器所难以企及的。
相对于同样重甲的重斧部队,一个火铳手的维持成本就低的可笑,而对重甲的打击力度却高的可怕。
火药爆炸产生的动能是弓弩所无法比较的。
正是管型火器的不断成熟,让钢铁重甲渐渐变得十分尴尬、毫无意义,最终遭到摒弃。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成熟,苏咏霖很想训练一支火绳枪或者燧发枪部队,给宋金双方的重甲部队一记重击。
但是就眼下看来,就算能手工造出几支枪,也不具备量产列装的条件,不能量产列装,就没有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