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苏咏霖所知,有些地方的官员明面上打击贩售私盐,实际上就是在故意搞臭官盐的名声。
他们聪明的很,用劣等货以次充好,顺手抬高价格,一边让一些老实人吃亏,赚老实人的钱,一边也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忍无可忍不去买官盐,而去买他们有参股的私盐。
一样盐,赚两遍钱,血赚。
苏定光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和本地盐务官员们唱双簧,故意搞臭官盐的名声,排挤官盐的市场份额,让私盐大行其道,大家一起赚的盆满钵满。
那吃相,啧啧啧,简直了。
当然,苏咏霖也不好意思说自家祖父的不是,因为他现在干的事情也差不多。
同样都是【国家蛀虫】,把官盐排挤出流通市场,让老百姓都买他们的私盐吃。
但是该说不说,官盐名声臭还真不是一两个官员能折腾出来的,本身这种强买强卖的模式就不可能出现好货。
南宋的盐务是从上烂到下,从里烂到外,从制作程序开始就发臭发烂了。
有些地方的官盐那是真的吃了都要生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