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苏联1941 >
        如果仅仅只是以伤亡人数来评判的话,那么低素质的苏军对高素质的德军展开“冷枪冷炮运动”或许是输。

        但如果从战略方向来判断的话......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的苏军用两名士兵换一名敌人都是胜利。

        更何况,有句话叫:“战场是最好的学校”。

        在舒尔卡看来,苏军未来的方向不是守住斯大林格勒,而是在战场的战斗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指挥员的指挥水平。

        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苏德战争其实就是两军素质之间的较量:德军因为大量老兵伤亡补充了新兵于是素质下降,而苏军却是大量的新兵在战场上打着打着就变成了老兵,同样指挥员的情况也类似。

        当苏德两军的素质在某点达到平衡或接**衡时,不管是斯大林格勒,还是莫斯科,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德军都无法战胜拥有主场优势且动员能力超强的苏军了。

        所以,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其实不是某场战役也不是某个时间点,而是战场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素质以及各兵种的优化和协同。

        说简单点,就是德军教会了苏军怎么打仗,教会了苏军各军种怎么协同,教会了苏军指挥官怎么指挥。

        现在,舒尔卡就是逼着苏军“学习”,如果与敌人相比有更大的伤亡的话,那就权当“交学费”了。

        退一步说,即便不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直面德军步兵,低素质的苏军使用任何战术在任何战场上面对德军都会有更大的伤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