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东西吃一顿两顿还可以,买太多了拿回去,芽高了,想吃都吃不了,那才是浪费呢。

        老周头却换了不少,可以说周家是换得最多的,整整换了三百斤。

        麦子多,稻谷少。

        周家人多,地方大,老周头直接在厨房里烧了炭,让老二编了一个长长宽宽的竹床,架在上面,火炭则放在底下烘。

        把稻谷倒在上面,用炭火小心的烘一晚上,再注意翻动,那些稻谷便慢慢干了。

        虽然它们带了芽,但老周头一点儿也不嫌弃,烘干以后去壳,这段时间家里煮粥做饭都是用的这些米。

        虽然满宝觉得不好吃,少了很多味道,但周家上下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而麦子也放在上面烘,若来不及烘的,就磨成粉。

        因为麦子是湿的,带着壳磨出来的粉可算不上好看,但家里人也不在意,直接把磨出来的粉放在竹床上烘,小心的烘干收起来,以后做成面片汤,或是直接烙饼或做馒头都行。

        虽然味道可能不是很好,但至少它能保存下去了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