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北方的天气干燥,衣服在身体外面被暖和了以后不用消耗额外的热量来对抗潮湿,所以穿好衣服,零下二三十度身体仍然是热乎乎的。
乡下的取暖设备相对简单,一个大大的火炉。反正北方盛产煤炭,所以便宜。家家都是入冬就开始架起火炉,炉子上架上一把铜壶,里面的水“咕噜噜”地响着,冒出氤氤氲氲的水汽以增加湿气,这是一直深入山丹脑海的美丽温馨画面,那一份温暖和谐以及安宁都在山丹童年的记忆里。
然后,放几个土豆、肉包子、馒头在炉子上面,热气腾腾、外焦里嫩,美味无比,也是山丹记忆深处一直不曾忘记的家的味道。
除夕日,一家人按照老家的习惯,中午山丹炖了一锅骨头,蒸了点心,晚上包饺子。
只是整个单元楼都人丁稀少,他们住的是单位的人才楼,独独一个单元都是博士学位的人才。外地人多,大部分在春节时候都回老家过年了。只剩下三两户人家,好在有一个和小玉大小差不多的孩子,两个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吃零食、放烟花、点柴火烧。
山丹买了各色过年的装饰把家里的气氛也调整到节日的氛围,每个人也买了新衣服穿,但过年的味道始终感觉不到多少。
想想小时候,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也是母亲省吃俭用买的几尺棉布自己裁剪给孩子们做的新衣服,穿在身上也不是特别合身,但母亲那份浓浓的爱意不止暖了孩子的身还深深滋养了孩子的心,让他们长大后无论身处何方都一定怀念、惦念着家乡的父母,想念着母亲的慈爱和家的温暖。
山丹常常在漫长的无眠之夜深深地深深地想念着家乡想念着父母,她陷入外乡的孤独之中,但她的身居繁花似锦的都市的愿望实现了。人总是不能把所有美好都一据己有,总是得此失彼,有得有失来安慰自己。
山丹常常处于一种恍惚中:如今的生活到底还是不是她无数次憧憬的生活?每天按时上下班,邻里都是陌生人,大家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乐天安命,人和人之间没有交集没有交流,见面都是礼貌地蜻蜓点水般的点点头,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这样的生存环境似乎太过冷清,人心都似乎藏起来独自面对。没有人愿意和别人接触更别说沟通,一个个人都好像带着一副没有表情的木板面具,永远都是呆板的毫无任何表情的刻板的面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