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南方人和北方人做事的方式真是天壤之别。

        当山丹走到附近的菜市时,发现菜市不大,但品种齐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油盐酱醋、各种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日用杂货等等应有尽有,买菜的大多是大叔大妈级,卖菜的用当地话大声吆喝招揽着生意,山丹一丁点儿都听不懂。

        进入菜市,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每一个买猪肉的摊贩都把猪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肉块,不同部位不同价格,甚至二两都有人卖。鸭子啊、鸡啊都是砍开几瓣卖,甚至翅膀、鸡鸭脚都是分出来另买,各种蔬菜都已拣摘、清洗好了,干干净净。

        完全不像家乡的卖菜卖肉的方式,家乡卖菜绝不会拣摘干净,并且大家买菜也绝不会一斤半斤的买,大都是一次买几斤、几十斤存着,因为气候凉爽适宜,蔬菜放几天都不会坏。猪肉和牛羊肉都是一大块摆好,要哪里切哪里下来,三斤五斤十斤八斤的买,哪里有半斤六两的买?如果在家乡这样买东西,卖家早就急眼了,他们看不起斤斤计较的买家,看不起抠抠搜搜的人。做人就是要豪爽大气不拘小节,往往过称给钱都是拿大舍小,绝不几分几毛的计较。

        山丹走到一个卖菜摊前,她看到既像黄瓜又不像黄瓜的东西整齐地码在一起,便问摊主:“这是什么瓜?”

        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努力用普通话回答:“王瓜。”

        “王瓜?这不是黄瓜?”山丹狐疑地反问。

        “四是王瓜啊,两块五一斤,好好七吃的。”妇女强调道。

        “那我要一斤吧,怎么吃啊?可以炒肉吗?”山丹问道。

        “得!得!”妇女麻利地称斤递菜找钱,动作十分娴熟。

        然后,山丹来到卖肉的摊前,摊主问:“阿姨,要多少?要哪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