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独立支撑两个家庭,久病床前无孝子,态度渐渐恶劣。
被丈夫的情绪所影响,在家中饱受丈夫冷落嫌弃,对待父亲也逐渐不耐。
在首演的时候,因为第二三幕之间长达五分多钟的准备时间,观众的情绪得到了舒缓,所以当时在这个部分,情绪反馈比较单一。
可是现在,二三幕之间的连贯,让此前壮年时期父亲对女儿的呵护,和当下女儿对父亲的不耐,有了一个直接的对比。
观众除了感到悲凉之外,对女儿这个角色的做派,更是多了一层愤怒!
你父亲那么爱你,现在正是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可以这样?!
可是,当一些中年或者更年轻的观众,看到父亲老年痴呆症发作,做出种种让人难堪的反常举措,在外人面前多次让女儿难堪的桥段之后,心里不禁诞生了一个加粗的问号。
如果将女儿换做是自己,会比她做的更好么?
在这一刻,很多人沉默,很多人陷入了深思。
在这种思考中,剧情发展到了第四幕的高潮——女儿的疏忽下,已经严重失忆的父亲在风雨夜走失。
全家人慌乱,在舞台上奔波寻找。痴痴傻傻的父亲,冒着雷雨来到了已经荒置的学校之前,缓缓的蹲坐在了破败的学校门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