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个官员听着,心里早骂翻了:要不要脸?刘府高先生,入得大名府,八面玲珑,无论是高官豪富,没有高先生进不去的府第。早在刘瑜来京兆府之前,坊间就有定论,所谓长袖善舞,莫过于刘直阁相公门下高先生了!
现在刘某人上下嘴皮一碰,得,这位高先生,成了憨厚忠直?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当场喷刘瑜的气节,官场嘛,花花轿子人抬人。
听着高俅是刘瑜弟子,哪里敢让高俅磨墨?连忙叫了书僮长随上来侍候,两人都是正经进士出身,老实说,写一道奏折,对他们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何况还不是行政报告,只是一个类似证词一样的东西。
虽然他们有点被刘瑜挤兑,但事实也是他们自己先提这话茬的。
所以,也没什么抵触心理,写完请刘瑜看了无误,便用了印,差人呈送上京师去。
当然了,他们这种折子,是到不了皇帝或是宰执案前的。作为提兴仓储的上一级,也就是提举常平司,可能就会截下来,这两个管仓储的小官,去掺和人家直秘阁和走马承受的事干什么?这算闲得蛋疼么?
甚至作为监司的大佬,也就是提举常平公事的官员,可能还要把这两个家伙骂上一顿。
但这两个官场老油子却是不怕的,因为提兴常平司,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且专举刺官吏之事。也就是有监司之一,有监察的职能,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这样。他们作为属官,当然可以上折子。
不过除非刘瑜和走马承受撕逼闹大了,有必要调档,才可能拿出来。因为如果不是刘瑜那样,有专一报发御前文字的权限,不可能直达天听的。按他们这样的,慢慢一级一级排队慢慢递,慢慢归档。
不管怎么说,写了奏折,双方关系又近了一步,这两位也很高兴攀附上刘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