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秘宋 >
        春来秋往,世上的事并不见得能随人心所欲。若是可以选择,刘瑜当然不愿意跟着司马光去永兴军;若是可以选择,刘瑜自然也不愿意去恶了那些勋贵子弟。但在这化雪的日子里,总归他还是不得不出了汴京城,带着门下人等,向永兴军进发而去。

        这回出京,刘瑜依旧是骑马,不过这次就不是轻马简行了。

        尽管他已前后分了几批次,把人手撒出去,但这次出行,身边还是有上百亲随人等。

        本来那六十多位前皇城司的亲事官,刘瑜都打算带一半就好。

        但经过大相国寺那事,富弼、韩琦都给他送了壮士过来。

        而王安石和曾公亮,都派了人过来叮嘱他:

        “子瑾长于细作事,能御将,又通晓财务。今赴永兴军,若习得经世济民本领,他日必是大宋栋梁之材,不论辽、夏,皆欲除而后快,汝万万不可自轻!”

        这话说到这程度,对于宰执来说,就很亲切了,尤其是刘瑜这不肯站队的家伙。

        所以不单那六十多位前亲事官,加上富、韩送来的壮士,此时随着刘瑜出京,怕有八九十人了。刘瑜原本是觉得不要太张扬,因为司马光这种清贫到变态的人物在前头,自己这排场,不比上官还夸张,到时风评总归是不太好的。

        但后来章惇一句话,却是打消了刘瑜心头的顾虑:“现时旧党对子瑾,风评便很好了么?”

        所以刘瑜想想也对,再说小命要紧,司马光是乞罢刺练勇的人物,不论辽夏,想来谁也不会来伤他一根毫毛;刘白狗把辽、夏在京师的细作,可是杀得凌落的,怎么敢去跟司马先生相提并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