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快步走了过来,用力抱了抱俞角烈,对他诚挚地说道:“来大宋吧,大宋有好酒。”
“那不由我,叔叔要是决定当宋人了,你我兄弟,也许见面的日子,长着呢。”俞角烈强笑着这么说道,看起来,似乎俞龙珂,并不怎么倾向大宋。
“西夏那有没那么多粮食给你们,你们便是投了西夏,又能如何?”刘瑜觉得有必要把俞角烈争取过来。
但事实上,俞角烈并不傻,就算他并不如瞎征、阿里骨那些熟悉宋礼,但他心里亮堂着:“大宋也不是遍地皆黄金,厢军那边,我听说了,日子也不逍遥的。去了西夏,那就跟他们一起去抢了,抢商队,抢辽国,抢宋国。”
厢军当然不逍遥,一有天灾,难民多数就被划到厢军里去。
与其说他们是兵,事实上连后世的农场兵都不如。
因为厢军除了个把特例,大体上基本就跟佃农差不多,饿不死吧,要吃饱,要发家?对不起,那真没有。有军将让军兵去绣花的,种田的,织布的,干啥都有,反正就在驻地别出乱子,别弄一堆灾民造反就成了。
“你来大宋,怎么也不至于划到厢军里去。”这个刘瑜还是可以给出保证的。
俞角烈咧嘴笑了笑,没有再说下去。
正如他说的,要不要投宋?那是他叔叔俞龙珂才能决定的事。
不过刘瑜却仍在对他说:“就算到时朝廷给你个团练副使,你买上几百亩田地,没事听着小曲儿当地主,租给人种,每天就是吃喝玩乐,不比你在青唐,吃沙淋雨强?你要还有功名之心,到时就出来给朝廷效力嘛,这边有辽国,有西夏,又不愁没仗打。我和秦凤路经略司关系也不错,你知道的,种相公那边也有交情,总不会有人敢亏待了你吧?”
俞角烈的眼里,流露出期待的神色,还有遮掩不住的向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