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七品官员倒也是杨时的熟人,之前也曾在刘瑜手下办过差事的梁焘梁况之。
当然,他现在就不再是编校秘阁书籍了,而是迁了集贤校理。
“梁校理,君子死而冠不免!”杨时一把推开那擂门的长随之后,向着梁焘这般说道。
后者站在轿边,听着杨时的话语,却是长叹了一声,抚须道:“中立,你本是有识之士,何苦如此?”
他是劝说杨时,不要站在刘瑜这一边。
杨时虽无功名,但在学术上,学子之中,是有一定名气的。
但杨时却没有理会他的劝说,只是再重复了一次:“君子死而冠不免!”
他紧接着又加了一句:“刘师与国无亏,于民无亏,不负君恩!”
梁焘苦笑摇了摇头,伸手把那擂门的长随招了回来。
他也是满腹诗书的人,当然知道杨时的意思了。
杨时便是说,就算今日有旨意,要让刘瑜死,那也应该保持刘瑜的体面,不能折辱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