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秘宋 >
        当然他上奏的折子肯定和他现时说的一样,主要就是给刘瑜表功。没有关系,只是把刘瑜这功勋坐实,他这永乐知县,至少年终考评肯定少不了好处的。

        刘瑜听着,伸手挽着他手臂,笑道:“明府过谦了,这样,便按明府章程办吧。”

        这倒不是花花轿子人抬人,而是刘瑜急着脱身,把这二百多人交接着知县,他才好西行啊。别看这厮过来就口称恩府,看着似乎比县里的捕快都头还没节操。要真是刘瑜全程摆死人脸给他看,一定要弹劾他不察细作渗入,那知县绝对随时翻脸的。

        那样双方翻脸撕撸起来,搞不好,刘瑜过完年还得在这永乐县,跟这知县打笔墨官司。

        所以刘瑜选择了捎这知县一把,这件事就算就此消停。

        还没到中午,就跟永乐县这边交割完毕,刘瑜一行百来人,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

        从野渡的南岸启程,向西边出发过了南北走向、结了冰的那条河,在北寨左近宿营。

        第二天出发,刘瑜就冲着李宏下了这样的命令:“不要停,只要没有下雪,就赶路。”。当然,每天四个时辰的宿营,是必不可少的,总要解决晚饭和睡觉的问题。但基本就是天将黑才停下来,天蒙蒙亮就出发。

        当天晚上是在华山脚下宿营的,看着刘瑜阴沉的面色,本来想吵着去华山玩的仙儿,都明智地闭上了嘴。

        从华山脚下去到俗称“三圣故里”的渭南地带,大约百里路程,翻山涉水,居然两天就赶到了。这是大宋熙宁年间,可没有高速。一到冬天,官道不时还遇着路被雪堵了,着实行不得,只好绕路,说是百里,包括绕路的算上去,恐怕也得一百二十里有多了。

        一天能越野四十里路,算是很快的行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