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秘宋 >
        眼看开封正堂李肃之,就要定下判词,然后将彭孙收监。

        刘瑜脑中灵光一动,大喝道:“慢!此案有隐情!”

        在人群外的黄劲松冷笑望着刘瑜挤了进去,对着身边的顾风说道:“这厮今天却是无法收场了。恶了你我,却想一子不弃,岂有此理?不愿弃子,便是全盘皆输!”

        顾风摇了摇头:“年兄这是欺负人了,其实不论刘某怎么做,弃子不弃子,年兄早有成计于胸,他不出头又如何?只要彭某人一收监,到了牢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黄劲松“扑哧”一笑,点头道:“便是如此!现时百姓头脑发热,又是从众,一并过来求情,我等出去硬抗,闹得民怨声起,倒是不美;过上几日,百姓一冷静下来,又无带头的,谁敢来出头惹事?到时彭某人一攀咬,再有其他厢吏出来作证,刘某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这便是刘瑜心中不安的根本原因了。

        没错,现在黄劲松也好,顾风也好,出来指责彭孙,那就是正面硬抗民意,绝对落不了好。如果惹得民变,他们更是要吃挂落的。但过几天呢?过几天,又不是自己亲友,谁还记得这事!谁还会来替彭孙不平,过来求情?

        说话间,刘瑜已挤到堂前,向着李肃之拱手道:“刘瑜见过李公。”

        如是称包拯就叫包公一样道理,李肃之也是天章阁待制,当得起这尊称。

        “刘瑜刘子瑾?”想不到李肃之听着刘瑜的名字,却一下子叫出他的字来。

        “正是小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