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伴两家心心相印像蜜糖甜.....”
后座上仰躺着已有几分困意的卢东杰,听到这么喜庆的音乐,不由哂笑道:“的哥,现在离过年都还有一个多月,这么快开始放新年歌了?”
“扮嘢秋和王明泉新出的新年歌大碟啊,现在天天在电台上打榜,街面的碟铺都放这个啊,个个街坊们都钟意买几盒带回家,你话红唔红到爆啊”司机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屑却又带着羡慕地说道。
扮嘢秋说的郑绍秋了,因为其经常在无线综艺节目《欢乐今宵》模仿扮演中外名人,大家也就送他了一个绰号,至于另外一个更为人熟知的雅号秋官,是后来的事了。
“连唱粤语话的贺年歌都这么受市民欢迎了,看來粤语歌的春天要来了”卢东杰笑了笑道。
“哎,兄台你讲得对了,你看现在小凤姐、温拿、甄倪、林子详他们都通通开始改口唱粤语歌了,就连现在宝岛歌星来港登台演出,也唯有临时恶补一两首粤语歌,投观众与歌迷所好呢,风水轮流转咯”司机打了个响指,饶有兴致地说道。
六十年代末期,香江乐坛刮起了一股国语时代曲的风潮,一度成了本地乐坛的主流,与英文歌平分秋色。姚苏容、优雅、邓丽筠等当红歌星,都是在这个时期在香江崛起的宝岛歌星。
而随着本土音乐经过了潜伏期、过渡期,逐渐开始迈向了主流期,尤其是搭上了粤语电影、电视剧的快车,越来越受听众们的青睐和追捧,所以许多本来唱英文歌的歌手,也纷纷改弦易辙,全部放弃原来喜好,转成粤语歌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卢东杰颇为感慨地附和了一句。
“兄台你讲得对啦,不过,现在的流行曲大多数就一般般啦,要么唱些庸俗的爱恨缠绵,要么是些不知所谓的人生哲理,所以我就比较欣赏阿sam的鬼马歌,虽然是低俗了些,但至少唱出我们小市民的辛酸心声”司机忽然摇头叹息道。
七十年代,随着香江工商业的快速腾飞,伴随而来的是打工者与企业资本家的劳资矛盾越发突出,这种对立的矛盾情绪逐渐向社会蔓延。
而许观杰的歌正好切中时弊,透过通俗的文字诉说社会现状,道出了草根阶层的心声,因此十分受中底层市民的欢喜。
“所以说唱片市场上能流行的,也都是那些令歌星合意、歌迷乐意、老板满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卢东杰对这个了解不深,他只是从唱片运作的角度随口回了句,却一语道破了流行音乐的本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