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刚好边境战事起,边关的秦霆煜屡立奇功,让靖国公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对崔大人也更加不留情面。

        而此时恰好江南水患,边关战事、江南赈灾都要钱,户部筹款颇有几分焦头烂额的架势。崔大人因为在朝堂上对靖国公不满,指示户部尚书优先拨款赈灾。

        同样急等钱的兵部尚书急得跳脚,在朝堂上跟户部尚书撕起来了,但军饷还是晚了将近一个月。幸好前线的秦霆煜则非常争气的在缺乏军饷装备的情况下将来犯的敌军怼了回去,不仅保住边境重镇,还将防线向前推进了几十里。

        这一次军饷迟发,让靖国公抓住了崔大人的把柄,而原本是崔大人亲信的户部尚书又在此时倒戈,彻底倒向靖国公,将锅全部甩在了崔大人身上。

        这一下,崔大人是真的焦头烂额,他迫于压力,不得不上书请罪,自请辞官。这本来应该是一场为平息朝中非议的表演,崔大人辞官,皇上挽留,最终罚俸了事,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堵御史言官的嘴而已。

        然而没想到,这一次靖国公则死死抓住崔大人把柄不放,当着众位公卿大臣的面,态度十分强硬的要求穆熙敬即刻在崔大人的请罪奏章上朱批盖玉玺,同意他辞官。

        眼见着自己年轻的外甥顶不住压力,依照靖国公的意思在奏章上御笔朱批,同意辞官,崔大人不禁长叹一声,心下黯然。

        自作自受啊!崔大人望着御座上似乎一脸慌张的穆熙敬,不禁感叹,都是他自作自受啊!他原本可以选择好好锻炼、教导皇帝,让他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明君,可是因为对权利的贪恋,让他刻意与人合作,架空了自己的亲外甥。皇上已经将近十八岁,还是如此懦弱不堪,与他脱不开干系。

        因为贪婪,所以他应该为自己的贪恋付出代价不是吗?崔大人黯然苦笑,他整了整衣冠,冲着高坐在御座上的穆熙敬叩了个头,转身走出大殿。

        靖国公很显然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他一脸冷笑的望着崔大人黯然离开,就像他当年看着何丞相从这里走出去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