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等会儿你下去,看看虞先生是否忙着,跟他见一见。你难得抽身来襄阳一趟,不要着急回去,跟虞先生学一学农耕之事,回到新野也试一试。”穆明珠谈到荒地开垦,神情稍微兴奋了些,因为她清楚朝廷万事、根本都要落到农耕上面来,庄稼收成越好,人丁越兴盛,朝廷才越有余力去训练精兵、升级甲胄,乃至于对外抵御梁国的进犯,对内铺陈教化。若是没有农耕之本,再好的设想、再大的远景也都是空中楼阁。
王长寿忙应下来。
在邓玦报了“风寒”的这几日间,穆明珠一直忙于政务。而另一边从盯着英王府动静的人那里传回来的消息,却是一直平静的。英王府的人似乎被柳原真一事失手惊住了。在他们看来,穆明珠掌握了很确凿的证据,不知会怎样把事情闹大,因此屏息凝气,大约是忐忑着在等待穆明珠的反应——又或者是在暗中筹谋更大的“事情”。穆明珠命底下人紧盯英王府,同时在寻找出手的最佳时机。在对英王府出击之前,穆明珠决定先揭开邓玦的真面目。
邓玦的“风寒”一好,穆明珠便召见他暖阁中赏花。
在这几日中,穆明珠跟齐云讨论过邓玦那贴身宝匣可能的藏身之处,也讨论过其中的可疑之处。
既然是邓玦不离身的宝匣,那么在行宫中只有两个地方,要么是在他居住的客房中,要么就是在他整日垂钓的湖边草丛假山洞这等地方。
而可疑之处,则是邓玦随身带着这宝匣的行为。
如果这宝匣中果真有邓玦通敌叛国的证据,譬如与梁国来往的书信,以邓玦的狡猾,又怎么会叫仆从知晓这宝匣的存在?就算这次没有招来穆明珠的关注,兴许哪日招了缺钱贼人的眼也未可知。站在邓玦的视角一想,他倒是故意想要招人来夺取这宝匣似的——若果真如此,他想招的人又会是谁呢?
问,从邓玦口中是问不出来的。
他这样狡诈又聪明的人,一眨眼便是一肚子骗**不偿命的鬼话。
纵然是邓玦的陷阱,却也只好先跳了再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