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改变,那就是坐以待毙。

        皇帝穆桢以手指压着奏章上最后表示每年差额的数字,低声道:“明珠以为当如何行事呢?”

        穆明珠早已想得透彻,此时镇定道:“士庶之别,不可继续下去了。”

        士庶之别,从来犹如天堑。

        皇帝穆桢闻言吸了口气,眯起眼睛看向穆明珠。

        穆明珠不慌不忙,条理分明道:“这些年下来,朝廷财政从曾有盈余到如今入不敷出,表面上看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耕农依附于豪族世家,朝廷这才少了税收。但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士族都可免税,依附他们的百姓也得以免税。豪族世家越来越壮大,朝廷却越来越衰微。长此以往,所谓的朝廷,也不过会是门阀之家的掌中玩物罢了。”她的话说得极为大胆,也极为刺激。

        皇帝穆桢面色一沉,慢慢道:“这道理朕并非不知。八年前的却籍之乱犹在眼前,此等事如何能不小心?”

        皇帝穆桢所说的“却籍之乱”,乃是在八年前,朝廷负责财政的官员早已察觉了这不详的趋势,如果朝廷不加限制,那么税收将不够敷衍用度。所以为了增加税收,朝廷决定清查户口——重点是其中通过不正当手段,买了士族身份的庶人。因为士族免税,免徭役;庶人却没有这样的待遇。随着庶人中出现的富商豪族越来越多,他们也希望能获得如士族一样的待遇,因此通过手段,更换户籍,获得跟士族一样的待遇。然而随着他们一去,交税的百姓更是越来越少。

        朝廷本意是把这部分人清查出来,仍旧要他们纳税。

        谁知道这政策没出台多久,南徐州、东扬州等人都有人发动叛乱,而且短时间内就聚集起几万的从众,都是因却籍政策,而不得不恢复庶人身份的富人。

        朝廷派兵平乱,劳民伤财,好不容易平息了叛乱,这却籍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