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察看过后,造院教授和一些工匠便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北伐军统帅杨丛义希望达到的效果和具体的要求。
一日之后,在造院教授请求下杨丛义派遣一千精兵供他们调遣使用,关于四座高台的造次建造迅速展开。
杨丛义要达到的要求和效果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实现却很难,因为他要在十天之内将四座距离燕京城门一里远的高台统统与城墙相接,具体说来,就是他想十天之内在平地上修建一道至少高两丈、宽十丈的高墙,以便各营军队直接开进城内,而与此同时,也将燕京城四大城门从外面堵死。
这一战是歼灭战,对北伐军来说必须要用一场金军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也不可能逃脱的战役,来为此次举国北伐画上句号,也为将来出兵塞外扫清障碍,同时也要借此一战剪除幽燕所有心怀异念之人,为稳定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用和平手段得到的土地总是免不了隐患,因为在腐朽的土地上,纵使花费无尽的心血,也搭建不起宏伟的建筑,远远不如用一场暴烈的战争扫平一切,将一切变成废墟,而后按自己的意图重新建造一座房屋、一座新城。
收复幽燕,远远不是终点,仅仅只是出兵塞外的前奏,十几年来杨丛义已经给赵昚灌输了很多开疆拓土的思想和意识,所以在拿下燕京城之后,这里便是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一个新起点,以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将会围绕这座城池展开,因此这座城必须稳固。
然而几百年的土地兼并,加上改朝换代,金人私掠无度,士绅趁乱上下齐手,剥削于被剥削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个原因,幽燕地区盗贼四起,百姓逃离,民生凋敝,杨丛义想趁此一战,打破从前和现在的既得利益者,将土地这种百姓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重新分配,一举解决幽燕数百年稳定问题。
任何一个朝代在建国之初,都会有一些老的既得利益者被清算,其他人分掉他们的资产和土地,民生因此会有上百年发展,天下因此会有上百年稳定,杨丛义管不了天下,他只能尽自己所能,制造一个重塑一地安稳的机会。
关于燕京歼灭战,杨丛义其实也有私心,赵昚和文官集团针对他的动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直白,在北伐成功,夺取燕京之后,如果不能给赵昚和文官集团找到新目标、新问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但他的日子不好过,这些年追随他的各方将帅、各军将官,甚至跟他共事多年的文官都会逐步遭到打击清算。
一旦杨丛义失势,自从宣威军组建之日起,就一直跟随他的苏仲、潘诚、姚昶、罗聪、薛望、柳时等武人将首当其冲,他们将要遭受的劫难可以想象,继而便是陆游、沈缙、张孝祥、辛弃疾等人,他们虽是文官序列,但跟杨丛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论如何也撇不清,如果他们倒了,大宋的大好局势将难以继承,甚至有可能遭遇北方草原反噬。
在这个朝代生活打拼三十年的杨丛义,已经对这个时代倾注了太多心血,他不敢想象几十年后北方草原蒙古诸部崛起,将给中原、江南带来怎么样的毁灭,如果有可能,他绝对不希望那一切发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