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父皇之事不能议。自古以来,只有父议子,哪有子议父。你回去吧。”
赵昚虽然想不明白,为何会突然发生这种事,但礼法告诉他,不能以子议父,免得落人口实,况且临安发生了什么,至今也没一个人来说清楚。
陈康伯退了下去。
大宋如今面临的局势要求他这个宰相,必须要做点什么。
兴仁府、临安互不通消息,互不派人通气,绝对不能再观望持续下去,不然大宋必将四分五裂。
北伐虽然成功了,但北伐三大将李显忠、吴拱、杨丛义此时都手握重兵,这些事大宋在江淮、荆襄一带的几乎所有兵力,再加上他们三人距离赵昚所在的兴仁府都非常近,一旦有人在此时起了异心,大宋就全完了!
李显忠一生忠勇,当不会有二心,但他是前朝旧将,如今是忠于临安太上皇,还是忠于皇帝赵昚,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吴拱之前一直在西北,最近几年才调住襄阳,同样是前朝旧将,但远离临安,应该只是忠于朝廷,当不会选边站,况且他的叔父还在西北,也不会允许他轻易选边,所以吴拱极大可能会按兵不动,等待分出正统,才听朝廷号令。
杨丛义身份成谜,背景神秘,从回易处正使任上领兵入驻瓜洲渡,本就可疑,再加上他有殿前司任职的背景,主持过大校阅和选将之事,当时声势浩大,恐怕就是在为扬名造势做准备,可惜因当时秦桧为首的势力太过强大,功亏一篑,不得不到东南沿海小地方去躲避。
陈康伯看了完颜亮收集的关于杨丛义的大量资料,虽然搞清楚了杨丛义在朝中的靠山极有可能就是杨存中,但他还有疑问,仅凭杨存中,根本不可能支撑他走到现在,身后定然另有他人援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