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第一次杞县溃退,损兵两万,朝中主和派便有弹劾张浚的声音,主战派依然将那些言论压制下去,通许之败,再损兵三万,朝中弹劾之声更甚,陈康伯都给他送来亲笔书信,让他务必小心,即使不胜,也绝不能再败,可见临安形势有多么危急。

        这次成闵损兵,匆匆逃回归德府,之前收复的城镇又全部落入金人之手,若这个消息传回临安,不光是张浚,连主战派诸位大臣恐怕都要面临狂风骤雨般的弹劾攻击。

        原本以为,能在暮年率军北伐成功,恢复中原,以青史留名,现在想来确实是功名蒙心,急功近利了!

        张浚独坐帅府内院两日,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他的时代,大宋早已没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也没有那么多悍不畏死的士兵,更没有多少一心支持北伐的臣民。

        如今朝廷富裕了,而整个大宋却没了进取之心,朝中主战的,除了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和新皇帝,根本就看不到年富力强的面孔,还有某些看似支持主战派的青壮官员,实则是投机取巧之辈,哪派强势,就倒向哪派而已,主战还是主和,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心里想的只是如何攀附上重臣,好平步青云,至于北伐还是不北伐,他们毫不在意。

        张浚看清了,北伐注定不能成功,新皇帝也只是一时气血之勇,等朝中主战的老臣一退,主和派三言两语,就能马上消磨完他的所有斗志,更重要的是,目前看来,北伐并不是大宋朝野上下的共同目标,只是几个六十多岁的老家伙和新皇帝的梦想而已。

        没有持久的新鲜血液支持,北伐谈何容易。纵使此时金国内乱又如何?大宋内部就一片祥和吗?

        大宋内部从来都不是祥和的,主和派对主战派的压制和拖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方仗打得好还是打的不好,主和派都会想到攻击的办法,哪怕出卖大宋的利益,只要让他们用嘴与金人谈判,夺得朝中权力,他们什么都做的出来,谁让太祖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得位不正!

        经过几天静想,张浚已经明白了,大宋北伐不可能成功,因为要北伐成功就得要强大的军队,就得要战功赫赫、能统帅全军的将帅,但绝大的矛盾在于,皇帝和朝臣根本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如果有人有这个苗头,他们会第一时间扼杀,如果没能第一时间扼杀,也会马上想办法铲除,绝不会给他统帅全军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