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因为大宋上下都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毕竟大半年前还在准备西逃或南迁。

        主战派中的保守派,以杨存中和皇帝的老师史浩为首,他们正是看清楚了大宋并未准备好北伐,从朝廷到平民百姓都没有统一的北伐想法,不光思想上没有统一,就连兵力、军械、粮草等也没有准备,如果就这么匆忙北伐,结果可想而知。

        保守派主战不主和,但他们以为现在并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期,至少要准备三年,用三年时间募军练兵,囤积粮食,制造盔甲和武器,而后再行北伐才可能有些机会。

        杨存中掌管殿前司禁军二十多年,他最清楚大宋禁军究竟怎么样,到底能不能打仗,就因为他担心,所以多次托人传令给杨丛义,让他抓紧练兵,千万不要盲目攻城掠地。

        他还告诉杨丛义,皇帝嘴上不说,但私下支持张浚、陈康伯,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提出北伐,如果到时候北伐失利,宿州、亳州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不然以后再也不会有北伐的机会。

        杨丛义身在亳州,朝廷的争斗他插不上嘴,也没有议论的权力,作为宿州都统制,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抓紧练兵,做好恢复中原的准备,朝廷一旦下令,他将挥军北进。

        朝廷是什么模样,他已经比较清楚,一旦进攻失利,反对北伐的声音必然瞬间将主战派压下去,皇帝迫于压力,很快就会放弃北伐,选择和平与安稳。

        所以,将来的北伐,别人可以失败,杨丛义不能。

        北伐只靠朝廷,根本不可能,要想成功,那也是痴人说梦,因为主和派的实力太过强大,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赵构,北伐失败一次,就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面督促宿州、亳州、陈州强化练兵,一面让将士们从老家带来二十万军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