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一出,家在长江以北的将士,纷纷将家眷带来军中,宿州、亳州、陈州修建多个军属营区。
只要军属安心住下,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各地驻军的粮食就不必一定要从江南运来,在本地就能得到补给,只要给钱采购,军属的粮食就是行军打仗最可靠的保障,必要的时候,还能组织军属帮忙运输。
通过大半年筹备,亳州、宿州、陈州等地的军属达到二十万之众,虽然宿州大军的粮食并不充足,但每天减少一半口粮,再加上军属用将士响钱购买的粮食,还是可以渡过这个冬天,甚至能坚持到来年春天。
粮食问题,虽然是朝廷的事,是宿州知州的事,但张孝祥只在临安做过官,仅有的人脉关系也都在江南,要让他在淮河以北弄粮食,确实有些难为他了,所以杨丛义并没催逼,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当初主持回易处,他也认识不少商贾,虽然淮河以北的没有,但江淮地区的商贾却不少,通过他们或许就能弄到粮食。
可问题是江淮被完颜亮肆虐了一番,如今已不知那些商贾身在何处,更不知道能去哪儿找到他们。
就在杨丛义为明年春天的粮食问题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故人找上门来,还是一个商人,那边是太湖县的郭青。
多年不联系的郭青,如何会找到亳州来?
这还得从杨丛义领军以三场水战,击退完颜亮五十万大军说起。
当初完颜亮匆忙退兵之后,天下震动,因为没几个人知道发生了何事,故而三场水战全胜,后又一举歼灭趁夜渡江偷袭镇江大营的敌军的杨丛义,就成了最耀眼的大宋英雄,他的名声随着完颜亮大军退走,迅速在江南传开,其击败敌军的故事,传得妇孺皆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