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官职虽不高,但督粮使职责却是沉重无比,如今朝廷正在北伐,他在亳州的地位和职权,不是一般官员可比,纵使官职比他高上几级的,也不敢对他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毕竟督粮使身上担负的是为北伐大军筹集粮草的大事!
正是鉴于辛弃疾的身份和地位,本地官吏没有任何分歧,一致请他出面担起亳州大事。
辛弃疾见州衙官员尚多,并没有跟着知州全部逃走,有些官员的官职比他还高,本想推辞不就,可众人一再坚持,硬是将知州官印塞到他手中。
亳州城民心已经混乱,容不得多拖延。
推辞不掉,辛弃疾只得声言临时受命。
只见他手托官印,向东南方向拜谢行礼后,在众人见证下,接下亳州权力,暂代知州之职。
辛弃疾随后召集州衙所有官吏,统一口径,将关于知州和其他官员逃离亳州城之事,说成他们得朝廷紧急调令,去其他地方任职,由于走的太过匆忙,方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不管信不信,州衙内外都暂且接受了这个说法。
口径统一之后,衙役上街,配合城防守军巡逻,待取消戒严之后,他们将负责向关心亳州城的百姓解释城内到底发生了何事。
后听闻城东有上百百姓聚集在城门附近,跟守军僵持不下,要求出城,辛弃疾又亲自赶往城东。
来到城东,只见男女老幼数百百姓,带着简单的行李,或马车,或驴车,正与守军对峙,群情激昂,口口声声要出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