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诏张浚巩固江淮防线,抽调三万兵力,半个月内北上宿州,配合亳州、宿州守军夺取归德府。
四诏升任杨丛义为京南、京北招讨使,节制淮北、京南、京北宋军和各路忠义军,坚守兴仁府,夺取归德府,另诸军有战功者,各有升官、赏赐。
五诏虞允文督视襄阳、信阳、蔡州、邓州、唐州诸军,伺机北上,收复更多旧地,与杨丛义所部,对汴京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六诏京南京北降官降吏,既往之罪不究,仍任原职,若有意向,也可提请来江南为官。
诏令即出,朝中气象大变,主和派再次偃旗息鼓,蛰伏起来,等待北伐失利,他们再趁势而起。
朝堂虽为主战派主导,但各州各府地方主官却大都是几十年来主和派陆陆续续安插的人,临安发出的诏令能不能得到及时、不打折扣的执行,其实是未知之数。
主和派占据朝堂几十年,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天下,主战派仅仅只在临安朝堂有声音,出了皇宫,别说天下,就算在临安城里,也没有几个官吏会在放衙之后,与同僚、故友相聚时谈论北方战事,毕竟临安离北方千里之遥,几十年不见战火,在江南美景之中享受太久,况且北方跟他们已经没有太大关系,恢复不恢复,无关紧要,只要金人不南下长江就好。
北伐军队夺取兴仁府的消息,刚刚传到临安时,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仅仅几天之后,北伐之事便在临安消于无形,似乎再也无人谈起,歌舞游船、品茗饮酒,临安百姓和官吏的生活继续,没因北伐有多少变化。
北伐胜利与江南百姓和官吏,没有关系,他们生活不会变坏,也不会变好,故而他们的态度与金人南下淮河、长江时大大不同。
金人南下,会抢他们的财物,烧他们的房子,毁他们的田地,杀害他们的亲人,若宋金和平,他们都不会丢,也不会增加额外负担,但北伐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果一直胜利,仗就一直要打下去,他们会交更过的税,如果北伐失败,金人可能会打过来,也可能就此签订和议盟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