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兄的意思是先取临沂再取密州?如果是这样,转去密州之后,临沂怎么办?是我们分兵自己防守,还是交给海州宋军?”
“我们兵力有限,不可能既守益都又守临沂,还有密州、登州。临沂完全可以丢给海州宋军,临沂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我想他们防守应当没有问题,至于密州、登州,只需少量兵力驻守就好,如果兵力不够,也可以不派兵驻守。我们的重点是在益都,一方面要防备金人反攻山东,另一方面还要伺机夺取济南府,等拿下济南,重兵驻守,金人就不敢轻易进犯山东,等再配合杨大人收回济州,恢复中原的初步战略就能达成。所以夺取临沂不是目的,击垮、消灭临沂守军才是目的,这支金军被消灭,我们在益都才能全力准战,伺机拿下济南府!”
“我虽不懂军事,但杨大人的战略确实是要夺取济南、济州,打通山东到宿州、亳州的通道,方便两地沟通联系,并对汴京形成南、北、东三面夹击之势,最终助大宋主力部队恢复中原。所以,我赞同不把兵力分散在临沂、密州等地,拿下临沂之后可以移交给海州宋军,至于密州、登州,我想办法请几个赋闲在家的官员来,让他们恢复官府治理,基本的城防也可以交给他们。我们把精力放在益都、济南,全力配合杨大人恢复中原的战略。”
“好,那我们在山东的整个战略就这么来吧,拿下益都之后,确保城防无忧,而后南下直取临沂,再回头夺取济南府,等到合适的时机,再配合宿州大军拿下济州!”
三人很快就精武军在山东的整个战略达成共识,目标也清清楚楚,但接下来的细节,还得一一确认,比如既然是义军,就没有所谓的大人或将军,在称谓上就得尽量向义军靠齐,至少前期要这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就称谓问题,姚昶、罗聪共推沈缙为大哥,以义军首领相称,但他这个大哥比较特殊,尽量不插手军事,姚、罗二人按年纪大小,分为二哥、三弟。
诸多细节一一确定之后,该向全军公布的,三人在几天之内,陆陆续续召集各级将校军官宣布命令和决定,称谓、编制也都做了更改,并下达严令,未得朝廷重新任命之前,任何人不得以军官自居。
五天后,益都、登州等地的探子送来消息,益都府派遣三千军队,号称一万五千人,赶赴登州平乱,另有一万军队从益都出发,向西开进,应该要在济南跟其他军队汇合之后,北上真定府。
而在不久之前,聚集登州的各路义军已经达到五六千人,全部聚集在登州城附近,只待更多义军到来之后,一起攻城。
登州城守军不足千人,听闻义军蜂拥而至之后,早已关闭城门,只许出,不准进,而允许出去的也只有人,带不走粮食,更带不走金银财宝,一旦被守城官兵发现,直接抢夺了财宝,再把人丢出城去,城里粮食有限,无用之人越少,闭城之后,能坚持的时间就更久。
各路义军能不能拿下登州,身在钦岛的数万义军根本不关心,能拿下更好,拿不下来也没关系,他们能吸引益都府守军出城救援就够了。
又过了两天,益都援军到达掖县,距离登州城已不足两百里,此时聚集登州的各路义军已达万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