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是侥幸获胜,就不要去逞强了。王权虽然是草包,可他以前也是冲锋陷阵的人,手下各军也都是精锐禁军,能把他们一路从庐州赶回建康,敌军绝对不是徒有虚名!我可听说,金主完颜亮亲自统帅的大军可都是金国最精锐的部队,前军二十万,中军三十万,后军十五万,一路从寿春打到和州,也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你在军中多久,就想去跟几十万大军对抗?听大帅的,回镇江去待着去吧!”随即有人附和,揶揄。
杨丛义发现这两个人就是之前挤兑他们,被刘錡责令留守瓜洲大营的人,虽然心里有气,却没有中他们的圈套,坚持道:“请大帅准许,让末将带领精武军开赴和州、建康一带,阻击敌军渡江,不然江南危险!”
“杨丛义,你如何以为,带精武军去建康便能阻击敌军?”刘錡看着一再请缨的杨丛义,忽然起了些许好奇之心。
只听杨丛义道:“回禀大帅,精武军在调防瓜洲之前,一直在泉州,多次护送船队漂洋过海,将士善于操船,在水中穿行自如,精武军若能及时赶到建康一带,或许还能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在江中与敌军周旋。以末将猜想,大宋军队从和州撤回建康之前,一定把和州一带的船只尽数焚毁或是带回长江对岸,即使敌军在短时间内搜集、建造船只,想把三十四万人渡过长江,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行的,况且他们一时之间也不能建造出大船,若只用小船渡江,只需用大船将他们撞翻在江中,便会船毁人亡,敌军只要一个月不能渡江,朝廷就能及时调兵建康,组织长江防御,伺机反攻!这次精武军从泉州调防北上,便带来了几十艘战船,若是停在和州、建康之间,与敌周旋,敌军纵使有百万,也很难渡江!敌军已到和州半月之久,若不及时救援,恐怕建康难以保全!请大帅允许末将率领精武军调防建康,阻击敌军渡江!”
刘錡一听解释,稍作考虑,便道:“建康局势确实要比镇江更加危急,既然精武军精通水战,本帅便准你所请,速率精武军去建康,协助建康守军阻止敌军渡江!”
“是!末将接令!请大帅放心,精武军上下,宁死不辱使命!”
杨丛义抱拳,高声应是,声震议事厅。
刘錡暗自点头,而后又道:“敌军势大,精武军一支,势单力孤,有谁愿意随精武军同去建康,抵御和州敌军?”
此问一出,议事厅内默然,众人不语。
在瓜洲,他们坚守不出,就能防住扬州城里两万余敌军,回镇江就不用直面敌军,但若去建康,他们面对的将会是几十万敌军精锐,建康区区几万人,一旦敌军成功渡江,他们顷刻间就会被敌军铁蹄踩成烂泥,这种明显是去送死的事,没人愿意去。
“末将愿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