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郭家是世代做丝绸布匹生意的,在淮西也有一定的势力,朝廷前两次组织回易,他们不是没有听说,只是觉得不靠谱,把丝绸布匹从太湖运到泉州路途太远,一旦路上出了问题,就血本无归。

        对有一定势力的商贾来说,冒大险赚五成利,远不如安安稳稳的赚两成利舒坦,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只要不出大差错,即使不赚钱,家里的资产也够支撑百年,一旦遇上好机会,几年之内回复元气也很简单。

        郭家的丝绸布匹生意近些年就是这般不死不活,说不上赚钱,但也不至于亏钱,进出基本持平,若冒险一搏,成功了自然好说,要是运气不好失败了,那郭家的生意瞬间完蛋。

        郭父犹豫不决,郭青则很快接下了回易船队后勤供给的生意,这门生意虽然劳心劳力,但回易处出手大方,只要他精打细算,就稳赚不赔,还能赚大钱。

        杨丛义知道汤鷽采购货物的压力很大,所以他来到淮西也是想顺便帮她拉一些有实力的商贾,只要商贾愿意冒些风险,把货物从长江运往泉州还是比较方便的。

        在郭青家里住了几天,郭父应杨丛义提议,亲自出面邀请了一些在太湖县有势力的商贾来家里议事,在杨丛义几番解释与劝说下,最终有五个商贾愿意与郭家一起做回易处的生意,而他们六家能提供的货物价值五十余万贯,也不算是小数目。

        杨丛义当场跟他们议定了草案,并给了他们一封书信,要他们每家派一个代表去一趟临安,签订最终的采购契约,至于是要求付现款,还是先赊欠,两年之后回易处支付双倍货款,他们考虑清楚,可以自行决定。

        谈成生意,杨丛义便没在太湖过多停留,很快返回怀宁,开始准备招募之事。

        当然在此期间,他也请官府出面召集过一批颇有势力的商贾,将朝廷再次回易之事相告,劝他们积极参与,然而,从他们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此事并不敢兴趣,因为跟金国做生意不比把货物卖给回易处差,还不用承担太多风险。

        其实他们说的也有道理,怀宁距离宋金边境并不算远,这些年马匹贸易较以往兴盛不少,交通运输颇为便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