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杨丛义离开的这一个月时间,苏仲、罗聪、姚昶等一众将校把精武军管理的井井有条,训练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天训练时间至少六个时辰,全军士气却没有任何衰减,他对此十分满意,权力下放这个决定他做对了。

        又在营中随将士们一起训练几天后,杨丛义再次召集所有将校,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几条禁止性纪律,又将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家的表现夸奖一番,而后代表朝廷和回易处,给每个人多发两个月饷钱,以资奖励。

        做完这一切,他又去县衙见了一次老县令,专门交代县令对精武军多多照顾,多多包涵,若有事需要县衙协调,让他不要推辞,朝廷对回易十分重视,事成之后,参与之人都有重赏,流求作为精武军驻训之地,肯定也有赏赐。

        将精武军驻训之事安排好,杨丛义很快乘船离开流求,返回泉州。

        造船厂一片忙碌的景象,工匠比年初多了很多,多达千人,整个造船的规模比起几年前鼎盛时期也不差多少,即便如此,杨丛义仍然觉得规模过小,要求船厂再招工匠,海船战船的质量要保障,进度也不能太慢。

        经过一番沟通,十五艘战船的交工时间提前到六月中旬,除此之外,四千料海船再增造十艘,战船增造五艘,第二批造船经费五月初支付。

        增加造船订单,船厂这才心甘情愿的招募工匠,扩大船厂规模。

        在船厂考察了两天,确认一切进度正常,杨丛义的注意力便从船厂移开,随船人员要开始招募了。

        百艘海船的船队需要的人手绝不仅仅是三千人,根据以往经验,至少得八千,朝廷没有给回易处任何特别指示,精武军编制也没有增加,但就精武军这点人远远不够,这有限的兵力在海外压不住大浪。

        没有朝廷的命令,精武军不可能随意扩编,但招募多少水手完全是有回易处做主,毕竟不管回易处招募多少人都不用朝廷额外出钱,朝廷自然懒得管。

        于是杨丛义马上拜访泉州、漳州两州主官,请官府协助招募水手,给水手的待遇是出海两年,每月一贯钱,表现好工钱翻倍,年龄限定在十五岁与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壮的,年龄可放宽至三十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