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流淌的河水,他很快驱散心里的负面情绪,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因为前面的路还要一步一步走,也许前路不一样,终有璀璨的风景。
在内营将校,杨丛义终于看到了将士训练的身影,只是有些死气沉沉,与朝气勃发的初春对比鲜明,与选将营时期更是没法相比,看得出来,他们没了精神气。
在曾经的帅营议事厅,杨丛义见到了精武军统制李阁,对方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满脸胡须,不修边幅,他不是几年前从杨丛义手中接过精武军之人,应该是后来的继任统制。
几句寒暄之后,杨丛义随即拿出朝廷任命文书和枢密院调令,宣读之后,交给对方过目。
李阁对精武军调驻泉州一事心有不满,但朝廷的任命文书和枢密院的调令千真万确,他也无法反驳,只能接受。
当他看到精武军一众将校都对新来的监军十分熟悉,还颇为兴奋时,便知此次征调精武军定有内情,心直口快的李阁当即询问原因。
杨丛义告诉他,朝廷这次非常重视远洋回易,回易处承担的责任很重,回易是否成功,要看船队在海上是否安全,若船队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回易自然不可能成功,而精武军中有四指挥兵力几年前成功护卫过回易船队,大宋军中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有出海经验的军队,而他刚好在几年前那支回易护卫军中任职监军。
一番解释,李阁心里的疑惑消失了不少,但随即便有了顾虑,因为他的一众将校部属跟监军很熟悉,这让他颇为难受。
监军是做什么的,他心里很清楚,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统军主帅联合一众部属架空监军,让对方变成一个瞎子,找不到军队的问题,不给军队制造麻烦,而看如今的情势,监军很有可能联合一众部属架空他这个统制,让他在军中靠边站。
对方已经说的很清楚,把精武军调往流求驻训,就是希望能把他们练成海上护卫强军,带他们下南洋、西洋扬威立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