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天下太平,朝中不会有人想养军队,在多数人看来,与其把钱给武人糟蹋,不如办些看得见的事,因此他们巴不得吃朝廷粮饷的军队减少,如此他们就有更多的钱粮能用在别处。

        精武军这摊子事,如果没人过问,自然就是回易处的事,既然杨丛义有心把精武军推回去,只要回易处不撤销,朝廷就有理由不同意,毕竟回易处还在,回易还是要做,船队还需要有人护卫。

        所以,目前看来,精武军应该已经与回易处绑定,吃饭粮饷问题,要靠回易处自己解决。

        钱粮的问题,杨丛义其实不太担心,毕竟回易处手里还有几船货,即使半卖半送,也能筹集到不少钱财。

        但随着沈缙赶回临安回易处,零售货物的行动停了下来。

        他给了三个停止低价零售的理由,一是消息传到明州,便有商贾对这种行为提出抗议,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双方关系闹僵,不利于后期合作,二是半卖半送,勋贵和那些官员也不一定会领情,说声回易处的好,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真正对西洋货有兴趣的,也不会磨蹭数十天,再卖下去没有意义,三是皇帝一般会赏赐群臣一些稀有的东西,比如这次带回来的西洋货物,若每个京朝官员家里都有半买半送的东西,皇帝赏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沈缙的三个理由,都很有道理,特别是第三个理由。

        杨丛义听后马上下令停止零售,接着对外宣称,回易处没货了。

        接下来问题就有些麻烦了,已经宣称没货的回易处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剩下的几船货?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杨丛义想起了陆游之前的建议,远销金国、西夏!

        西夏是不可能的,陆路太远,根本运不过去,而金国可以走海路,这个季节还是南风盛行之时,顺风北上不难,但能不能顺利跟金人交易却是大问题。

        如今宋金两国虽然议和多年,相安无事,但两国边境也不可能随意通行,更别说要把海船停在金国的土地上跟他们交易,遇上不讲理的,直接把货物抢了去,他们找谁做主,找谁说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