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沈缙带领的船队已经跟闻风而来的各路商贾展开交易,就在杨丛义、陆游达到回易营地的当天,便有三船货交割出去。

        截至当天,已经签订交易契约,而还没来得及交割的货物就有三十船之多。

        绍兴、明州一带的商贾,甚至是从扬州、临安赶来的豪门大户,比等待在泉州多日的富商更加疯狂,他们的采购不论货物细分种类,也不论价钱,更不论数量,直接就从船册上挑选,要么一船,要么两船。

        那些拿着一百万两、两百万两银子来采购货物的小商贾直接靠边站,根本轮不到他们上前,虽然回易船队一再强调先来后到,公平交易,然而在巨商豪门面前,小商贾哪有抗衡的资本。

        眼看只有三十多艘船货物尚未交易,杨丛义不得不让沈缙放慢交易速度,这些货不能在明州全部出售,还得给临安留一些,至少得留下十船。

        朝廷是要脸面的,大宋又有这么多官员,每年节日很多,赏赐的东西不能千篇一律,今年赏赐半领衣裳,明年再赏半领,肯定是不行的。

        回易处是为朝廷办事,说是只要赚回钱来就行,若是真的只给钱,不给留几船货,那肯定是自讨没趣,杨丛义又不傻,这种事他当然要考虑。

        还有,临安勋贵和朝廷大员很多,但真正有钱的并不太多,他们的财力根本无法跟豪商巨富相比,以他们的身份地位若用不起西洋奇货,那么回易也就别想再继续做下去。

        当年有回易之功,汤鷽却被流放琼州担任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而他也被打发到昌国海岛,后面更是让他去了广南,经过这么多年,他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前的那番经历跟跟他们不无关系,或许便是当年船队回来大肆售卖奇货,却没有考虑那些家底并不丰厚的勋贵和高官大员。

        船队在明州的交易,陆游加入之后,杨丛义便不再关注,也极少插手,那些商贾采买多少全凭他们的财力,对船队来说,他们买的越多越好,因为这样,船队就省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