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建立选将营的初衷便是为了选将,而后进临安封赏,而今要建新军,此事怕是要黄了,驻外禁军都撤销了,封赏嘉奖,竖立榜样给谁看?
再说,如果他们是优秀将校,为何他们之前所在的部队会因老弱病残、疏于训练被全部撤销?这不是跟朝廷所言前后矛盾,授人以柄吗?
杨丛义回到营中,很快就想明白了,朝廷既然决定撤销旧军,组建新军,那就不会再按原计划选出优秀将校召进临安封赏。皇帝如果不再召见选拨出来的青年将校,选将营设立,组织选将以达到提振大宋军心的愿望便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在选将营这大半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
当初说的好好的,皇帝要亲自召见选拨出来的前三名青年将校,为何会突然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想了许久,杨丛义也没能想明白,只能归咎于那帮胆小的主和派文官,应当是他们唯恐大宋军队强大起来,害怕引起金国不满吧!
再退一步,现在要组建新军,即使真的最终挑选出了优秀将校,他们也是进入李显忠和绍宏渊帐下,朝廷纵使封赏,外人听到的也只会是李显忠和绍宏渊这等名将的名字,而不是碌碌无名的小小将校。
总之,旧军撤销,新军组建,选将营选将的初衷已经完全改变,能不能选出将来,选出什么将来,已经无关紧要。
这个结果杨丛义不想看到,满腔热血,化为东流水,他心中充满委屈与失望。
他就像一个人没有名气的画师,费尽所有心力画出几十幅画来,结果被请来的鉴赏品论家全部带走,如果鉴赏评论家从中挑选出几副还不错的画出来,别人会称赞他眼光独到,如果不挑选,鉴赏评论家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唯一有损失的就画师一人而已,杨丛义如今就像是那个画师。
选将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既然是朝廷的决定,不论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相信都是博弈的结果,一方赢了,一方输了,仅此而已,而他没有参与博弈的资格,只能任人摆布。
没有资格博弈,那便接受别人的博弈结果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