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丛义笑笑,摇头道:“这不是下官的事,怎么应对要看他们自己。”
“如果是你在指挥选将部队,你会怎么做?”
章大人细想了一下在关键位置反复转向的问题,忽然有了兴趣,若要提前部署,怎么能不必对方牵着鼻子走?
“以不变应万变。不论怎么变,由于两军距离太远,军情信息必然会滞后很多,免不了被对方牵住,拖个军心涣散。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稳住,有败无胜。”
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其实很难破解,杨丛义细细一想,也只能给这么个解释了。
“你觉得这支选将部队会怎么做?能跳出对方的圈套吗?”
章大人一方面是对这个战法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选将部队赶紧想出办法,不然他也得被连累,拖个精疲力尽。
“不好说。不过我觉得,他们应该能想出办法来。”
话虽这么说,杨丛义其实没有太多信心,对方这一招就是看准了选将部队不会冒险,一定会打有准备的仗,基于这一点,他们就掌握了何时何地决战的主动权。
面对巨大的压力,姚昶召集众校尉,召开了临时选将部队会议。
所有的部署,其实在离开营地之前就已经跟大家详细说明,如今全被打乱,不得不跟他们做出解释,不然接下来这个仗就没法打了。
“都别吵了。之前反复更改行军军令原因只有一个,也只会因为一个原因更改军令,那就是敌情!敌军就在十几里外的一个三岔路口,他们到那个路口以后,我先接到的敌情是他们向动而来,如果从这条路过来,今天上午就会经过这座山。但后来我又接到禀报,敌军退回三岔路口,转向北边,准备绕路奔袭临时营地,他们从北边走,我们在这儿等就没有用处,我们必须下山向北,赶在他们前边布下埋伏。可不幸的是,我们下山以后,敌军再次退回那个三岔路口,继续向东边赶来,我不得不下令全军回到山上来。当我们第一次回到山上,马上又接到探子禀报的敌情,敌军又一次退回三岔路口,转向北边行军。那个时候我已经明白,他们是在故意折腾我们,但没有办法,他们动,我们就必须要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