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桐棉、那楠的山路不好走,从此地去江北再到左州,路程虽近,却不适合运送粮草,因此那一路敌军打此路过之后,再无敌军前来,不然倒是可以在这儿伏击一次敌军。

        “我们就去宁明!”商讨许久之后,拿不定注意,毕竟深入敌营太危险,但杨丛义以为,越是危险,偷袭得手的机会也越大,于是最终拍板,去宁明大干一场。

        桐棉同样留下一百人,他们的任务除了驻守,便是打探消息,西边平辽、仙安,北边那楠、江北,都要派人出去看看,情况不对,便派人给宣威军大部队报信,其他人撤往峒中。

        其余一千五百余人,在向导帮助下,急行军两天,到达寨安附近,再往北数里便是宁明县城。

        三营人马在一起,目标实在太大,对不管是潜伏还是偷袭,都大大不利。

        于是杨丛义、苏仲、潘诚各带一营人,一营往西,一营往东,一营往北,分头潜伏,打探消息。

        杨丛义带一营宣威军往北,半天之后到达宁明县城附近,却被十几丈宽的河流所阻,随即全军潜伏在城南河边,一边派出探子渡河潜进城内打探县城内的消息,一边搜集船只渡河。

        由于此地早已被李越人拿下,大军都东进直扑邕州,宁明反倒成了李越人大军的后方,防守甚是松懈,派出的探子很快渡河,进入宁明。

        杨丛义看着眼前的大河有些发愁,在方圆五里之内找了一圈,除了发现几条两丈来长的小船,再无其他船只,除此之外还发现,宣威军所在位置不远,居然是一个两河交汇的河湾,另一条大河足有二三十丈宽,流向朝北。

        这个意外的情况,让杨丛义、苏仲等人十分被动,一千五百人被河流隔在南边,不能西进,不能东进,更不能北向渡河。

        无奈之下,只得派出探子,让他们沿那条较窄的河流往上游寻找,搜寻能渡河之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