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半个时辰左右,一座桥梁搭成,随后一队敌军小心翼翼尝试渡河。
片刻,他们便顺利到达南岸。
桥梁没有问题,早已聚集在渡口便的敌军马上开始渡河,一队队越桥而过。
过河之后,他们并没有停留,大步向南离去,没有丝毫留恋,没有丝毫停留。
敌军在消失数天后,再次出现在宣威军视野里,却是悄无声息的撤离,这个结果让普通士兵们十分意外,而在杨丛义和众将眼里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全城将士静静的看着敌军撤离,没人叫嚷要冲出去打一仗,因为那队伍实在庞大,他们源源不断从北方谷口出来,渡河之后,又消失在南方。
傍晚,天渐渐黑了,渡口燃起数堆篝火,敌军撤退之势不绝。
在城上站了一天,杨丛义和众将也有些疲乏,但他们也不敢大意的回去休息,李越大军就在城外,若突然转头攻城,必然会给凉山守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之前看到敌军开始撤离,杨丛义和众将很是高兴,但随即便有疑问和担忧涌上心头。
李越大军缺粮食,那是因为他们有数十万张嘴,如果他们在郁林和大南关只留两万精兵,那么只要从李越国到郁林的粮道畅通,两万人坚守大南关和郁林城应当不会有压力。若真如此,宣威军留在凉山城绝对是死路一条。
邕州以西被李越人破坏殆尽,粮草估计早已搜集一空,即使李越人少量兵力占据郁林,短时间内邕州也无力派大军前来驱逐,因此在目前看来,李越人根本没有理由放弃大南关和郁林城,将数十万大军全部撤回大凉山以南。
并且撤回去的军队只要稍作休整,就可以再次支援郁林,而后将是旷日持久的对峙或战争。为这一战筹备多年的李越人,一旦退出大南关,再想进郁林就难了,他们绝不会放弃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