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制造出来的?这怎么可能,怎么能制造出来透明的东西。”沈缙不敢相信。

        “天地虽大,但宝石类的东西,各个地方其实都差别不大,不是珍珠就是玉石,但像这样透明的东西,又跟水晶有所不同,应该是人造的无疑。如果我猜测不错,这种东西除了圆形,应该还有很多其他形状。你应该找当地人问问,看看这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要是能学到这种技术,回到大宋肯定大有用处。你想想你改造的针盘,要是上面是这样一个透明的盖子,那用起来多方便啊。”杨丛义当即开始引诱他,让他去探究一下这种制作玻璃的技术。

        沈缙接过珠子,又看了看,笑道:“杨大人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要是这东西真能制造,再把针盘改造一番,也未尝不可。”

        “大胆去探索,如果要用钱,去找汤大人支取,我会跟她打个招呼。”

        “多谢杨大人,一定会把它弄明白。”沈缙起身告辞。

        杨丛义对沈缙有很高的期望,自从知道他是沈括的后人之后,就极力想把他往科学技术研究这方面引导,希望他能继承并发展《梦溪笔谈》,这部书他虽然没看过,但却通过历史课本知道这部书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意义十分重大,如果不继承不发展,那将是极大的浪费。

        船队的交易在继续,五天之后,最后一批货物也销售一空,大宋船队至此再也没有可交换的货物,而等待交易的商贾却还有不少,迟迟不愿离开。

        汤鷽只能劝他们离去,告诉他们,想要大宋的货物,可以等两三年后下一批船队过来,实在等不及的,也可以组建船队去大宋进行交易。

        拿不到货物的商贾,心动了,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联合起来,组建一支船队。

        然而现实马上就摧垮了他们,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根本就造不出大宋这么宽广的海船,一是没有这么大的木材,二是没有这样神奇的造船技术,他们能造的只有小船而已,跑不出两千里的距离,只能沿岸航行,不停的补给,纵使历经几年时间到达大宋,他们也带不回来多少货物,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没有大船,他们只能走陆路,做做中转贸易,除非他们去大宋之后,能够买到大宋船队这样的大船,可这种大船显然是国家制造的,不会轻易卖给外人,最终他们只能放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