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燕王 >
        每年户部会按全年财赋预算,拨付一部分财赋给内库,如果皇家花销大,内库的钱财就远远不够。赵构从汴京一路跑到江南,最终建都临安,百废待兴之际,又跟金国打了十几年仗,全国各地也是盗贼叛乱四起,如今天下初定,财赋有限,皇家想用钱,朝廷各部也要用钱,大宋开国以来,皇家就与士大夫共天下,如果朝臣众口一词,民贵君轻,要先解决百姓的问题,天下社稷的问题,赵构作为皇帝也得退让。难道他敢为了自己享受,把这大宋亡了吗?他不敢。

        不敢,又需要用钱,那就得想办法。远洋回易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撇开朝臣,他自己找人做,赚的钱自然要进内库,供皇家支用。

        贵为皇帝,行事也要遵祖训、讲规矩,不可能为所欲为。自家天下以来,皇权一直跟相权相矛盾,所以有些时期宰相才更换的特别频繁,一年换一个,甚至一年换好几个,就是因为宰相跟皇帝不和。

        而此时的秦桧之所以稳坐宰相之位十几年,不过是阿谀奉承,深得赵构之心,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方案,力主放弃北方,宋金议和,使赵构的皇位坐的安稳。

        但秦桧不是赵构的一条狗,作为宰相十几年,朝野内外不知道有多少是他的人,时间一长,地位越稳,欲望更大,自然就要跟赵构生出龌龊与矛盾。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任何联盟都是脆弱的,赵构和秦桧也是一样,不管以前多顺从,等到秦桧有足够的势力,他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要竖立自己的权威,不然他这个宰相在别人看来就是傀儡,竖立权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跟皇权争一争,斗一斗,只要斗得了皇权,朝廷内外大小官员还有谁敢不服!

        所以这次,回易之事,从正使之争开始,估计就是赵构与宰相不和,意见不能统一,不然何至于,一个回易正使的任命,就纠缠争论长达一月之久还确定不下来。

        杨丛义上学时历史学的还可以,每一个朝代灭亡时,最后一页写满了经验教训,眼前的问题带进书里,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但这些事情他不能跟汤鷽说的太多,因为这不符合他作为一个武学生的学识和认知。

        二人简单聊了聊黄大人与正使可能存在的恩怨后,不约而同的岔开了话题,如今他们大小也是官,朝廷的事还是不要随便议论。

        半个时辰之后,二人同去港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