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既然要过好日子,每天三顿饭,每天都要有肉吃,钱不够花了跟我说。”杨丛义一笑带过,回易日期确定,确实算是好日子。
二人吃饱,一桌的饭菜才吃一少半,明天要吃一天剩菜了。
在家等待的几天里,回易督造处又陆续招募了几人。
这期间黄大人又来过一次,专门跟杨丛义交代过些一些事情,并告诉他回易正使是左司郎中,名叫戴骢,之前在户部任职十多年,后又任职礼部,两年前才升任左司郎中,对财赋之事颇为熟悉,但对回易颇有微词,有事不要与戴骢多说,一切由他来应付。
听得此话,杨丛义就有些担心,估计这戴骢不是一个好相处之人。左司郎中是什么官,他不清楚,但能在户部、礼部任职京官十几年,地位不会低,背后的势力也不会小。但这些跟他的关系其实不大,高大人是官家近侍,地位也不低,不管有什么问题,他应该都顶得住。
之前需要高大人协调的人员和事情,他都已经安排或协调好。太医局已经同意,会派五人随船队出海。至于高僧,他也拜托其他人去邀请,到时候会一同前往泉州。织锦院也打过招呼,出发时他们会派十名制衣工匠随行。军资军械也正在协调,兵部批文三两日就能下来,批文一到可直接拿去军器监。
最重要的事情,出海的日期终于由朝廷确定,十一月二十九为首选日期,其次为十二月十六日,高大人也确定了离开临安的日期,他会在十一月十五日离开,而戴骢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估计要延后几天离开临安。
高大人告诉杨丛义,到时候他会带将近一百人随行,太医、高僧、制衣工匠等也会一起离开。至于出行,朝廷已有安排,一起乘船出杭州湾,沿海南下到泉州。宣威军领取到的军资军械也随船南下,到时他只需要把兵部批文交给军器监就可以了,搬运装船一概不用管,只在船上点数就好。
之前杨丛义还在为如何运输军械担忧,没想到高大人已经提前协调好,这倒省了他不少事情。
等高大人离开,他仔细想想,在临安他似乎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做,所有要做的事情高大人已经都安排好、协调好,而他只需要静静等着,等到十五日跟高大人一起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