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在十里以外找到一个适合埋伏,又能安全撤退的地方,他很清楚,自己是来暗自报信示警,不是来送死的,要是对方真把他当作刺客,他又跑不了,那岂不是自己作死。
官道宽阔,从临安一路向北,全是平地水田,无遮无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埋伏。
两个时辰之后,巳时左右,大约离临安城五十里,杨丛义终于看到一片小山,山虽不高,但树木较密,灌木也多,可以藏身,远远一看,一片低山面积不小,动作够快,也能在示警之后迅速逃离。
走进一看,更为方便的是官道就从这片小山中间通过,只要选一个合适的位置,一百步外,随便射两箭,把信息传出去,转身就能撤离,对方连人都看不到。
杨丛义边走边往两边山上看,不多时就看中其中一边山上比较高的一个位置,那是一个隆起五六丈高的小山,与官道的距离当在百步之外,正是理想中的埋伏地点。
爬上那小山坡往官道一望,虽然视线被树木枝叶遮挡,官道隐隐约约,看不清晰,但他只要把箭射到官道,能起到示警的作用就行。
选好埋伏位置,杨丛义又找好了撤退的路线,示警之后可以悄无声息的离开。
剩下的就是等待金国使节团路过这里。离开临安的时间不会晚于午时,大宋官员送行十里,花半个时辰,到这儿还有四十里左右,驾车而行,不想颠簸的话,速度慢点,需要一个时辰。以此推算,金国使节团最早也应当在两个时辰以后才能赶来。
时间尚早,杨丛义当即躲在林下打坐练功,恢复精力。
等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官道上行人渐渐多起来,南来北往,形形*。又过了半个时辰,路上行人稀少,想来应该是已经送金国使节团离开临安,出城人流进行了调控。如此看来,他们应该快要到了。
希望完颜亮稳重点,不要出了临安城还那么张扬嚣张,否则怕他是很难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