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呢,还是之前的价格,五毛钱一尺。至于成衣,每件衣服苏启航都给了底价,怕他们记不住,还拿笔跟本子给写了下来。
凡是愿意来的人,苏启航给出的工钱是一块钱一天。但是,卖出去一匹布,他这边再给五毛提成。卖出去一件衣服,他这边也给两毛提成。
谁卖的多,苏启航这边的提成就给的多。而且谁要是还有本事把布料跟衣服的价格卖的更高些,那多出来的钱就是他自己的。
但就有一点,要是连着三天,销量都没有达到苏启航的最低要求的话,他这边就不会出货给这个人了。
这就是在杜绝,有的人只拿货却不干事。毕竟一块钱一天的工钱,在这年代,还真不少了。像那种帮人修房子干苦力的小工,一天也才挣七八毛钱。
苏启航这边给的保底就是一块钱一天,换句话说,哪怕是卖的不好,最后也能白挣三块钱的工钱回来。
村子里的人也不傻,只不过受以前的影响,从来没有人往这种事上去动脑筋。总觉得不稳妥,又或者说也担心自己做不来。
在销售方面,苏启航也给了大家建议,比如说上县城,他之前的农贸市场附近就不说了,还有县城的供销社和门市部,以及国营商场附近去摆摊,那边的人流量多,只要能拉得下脸来,这销量就差不到哪里去!毕竟他的货品比那些里面卖的便宜多了,还不要票!
如果实在是不敢上县城的,苏启航也给指了方向,那就是上各个村子里去卖。
本身布料和衣服都是必需品,而且在需要布票的情况下,这年头几乎家家户户都缺。再加上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眼见着再有那么一两个月又要过年了,去年年底又是刚分了地,今年农民收成比以前拔高了好几个等级。
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舍得花钱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