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辛赞理了理思路,随后道:“安禄山的确是胡人不假,可他早年逃出部族,仗着自己会六种语言,充当了胡汉之间的牙人。”
提到了安禄山,就想到了那个痴肥的大胖子……其实早年的安禄山还是很机敏的,机敏地不像个胡人。
他靠着撮合买卖,促成交易赚钱,是个很有能力的中间商。加上他又会多种语言,堪称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于安禄山从军的原因,也十分魔幻。
他因为偷羊被抓,落到了幽州节度使手里。
结果这位节度使见安禄山是个二百多斤的大力士,十分勇武,觉得杀了白瞎,就收到了麾下,充当打手。
就在这个过程中,安禄山认识了史思明,两个人的使命都是抓捕俘虏,说白了,就是以胡制胡,他们干得十分卖力气。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就像成吉思汗在起兵之前,也是大金的忠臣孝子,至于满洲的野猪皮,更是等到了“杀父仇人”李成梁去世,才敢起兵,忠诚度足以让吕布汗颜。
假使大唐没有那么空虚衰弱,安禄山手里的实力也没有那么强大……安史之乱或许就不会发生,安禄山当一辈子大唐忠臣,也是可能的。
那问题出在了哪里,能不能避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