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宋成祖 >
        “太师,别的不说,燕云因为契丹统治二百年,两河也因为女真荼毒六年……户口失去七成,读书人更是跑了大半,剩下的还多为汉奸,不能录用……此时若是开科举,只怕北方连一个进士都没有啊!”

        “没有?没有怎么了?”李纲哼道:“科举考试,量才录用,考的是才华,又不是南北……莫非你们还要讲什么南人不得为相?”李纲把眉头竖起,“老夫就是福建人,官家用老夫,难道错了不成?需要用北方高才?”

        南北矛盾差不多是比新旧党争还要古老的玩意……在北宋立国之初,像什么南唐啊,吴越啊,这些都是后来统一的地方,就有一批北方官吏认为南人对大宋朝廷有怨愤,不够忠诚,不能为相。

        不过谁都知道,教育水平是跟着经济水平走的,二者或许会有短暂的背离,但总体上还是一致的。

        所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南方官吏越来越多,王安石为相之后,就已经打破了这个默契,包括吕惠卿,章惇,这些都是南方出身的宰执,虽然也被讥诮为福建子,但总体上南北歧视拿不上台面了。

        如今李纲重提此事,让两位宰执相公颇为棘手,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正在他们瞠目结舌之时,突然有人沉声道:“李卿,朕是大宋朝的皇帝,不是南方人的皇帝,也不是北方人的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南北不平衡,朕不该想些办法吗?”

        赵桓来了!

        而且还是带着怒气而来。

        李纲稍微愣了一下,竟然道:“官家,豫州之地,天下腹心,正适合圣天子居住!”

        这句话差点让赵桓笑出来,李纲还真是不改本色。恍惚之间,赵桓又想起了靖康元年,想起了内忧外患,满朝皆敌,四处漏风的时候……那时候一心主战的李纲,却是一面屏风,替他遮风挡雨,稳住了朝廷大局,不至于被议和之声左右。

        想起这些,赵桓的怒气依旧消失了七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