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皱着眉头,“唐尚书,你按照别头试的方法出题,这是对的,可你怎么不按照别头试录取啊?十取三也好,十取一也好,总要让我能跟官家交代,现在弄成什么样子了?”
唐恪简直哭了,“吕相公,我出的都是最简单的题目,还怕他们答不完,只是规定一道试贴诗,两道策论,还有一道墨义……天可怜见,没有半点难为人的意思,这要是放在取解试,那些士子都要给我磕头谢恩了。”
这位唐尚书满肚子委屈,“即便如此,一个能完整答题的人都没有,后来我有仔细寻找,想要看看谁的诗写的好,谁的文章还能通畅,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我都会录取的。我也不想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可看了几天下来,我要是录取了他们,就会成为天下的笑柄,甚至被后世嘲笑。我,我宁死不为!”
叶梦得同样叹息道:“吕相公,科举取士,这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东西,也是咱们文人最后的体面了。咱现在不说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可也不能糟蹋考试,不然千百年后,还是会有人说我们逢迎帝王,失了风骨,这种遗臭万年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也干不出来,要不这样,我们干脆辞官算了。”
吕颐浩看着这俩人,目光如火,冷哼道:“想跑吗?晚了!官家是什么样的天子,你们不清楚?别打量了老皇历,好罢官回乡……官家连娄室都杀了,杀几个文臣,比碾死一只鸡难不了多少!”
作为跟随着赵桓一段时间的宰相,吕颐浩很清楚赵桓是什么人,这位官家也就是表面和蔼,实际上心思狠着呢!
以前是没有条件,要忍着,小心着,维持大局……可是到了现在,官家就是最大的大局,他才不会轻易妥协退让。
敢忤逆官家,等着死吧!
“我要亲自去瞧瞧,看看是不是真的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
很显然,吕颐浩并不相信这俩人的话,他也不顾规矩了,拿出了首相的威风,去了礼部,把原始卷宗都找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