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那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家大业大,可惜家里人丁凋零,长辈又因为劳作,身体不好,所以很晚才生下那嫡子男丁继承家业。

        恩,很好,这男丁一听就知道是后来十三岁登基的舅舅。

        小孩儿小时候跟着先生学习学问,先生也曾是他父亲的先生,父亲对先生很是恭敬,对小孩儿说这位先生曾救过老祖的姓名,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万万不可怠慢,小孩很听话,发誓要像父亲那样对先生好,要成为先生口中,日后能够扛起家中大业的当家人。

        那位先生就是老相爷了吧,原来舅舅小时候对老相爷感情还是不错的。

        只是后来,忽地家中遭遇不测,长辈去了,小孩儿一夜之间便必须坐在那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开始处理家事,但很奇怪,他其实并不需要动脑子,也不需要做决策,甚至不需要开口说话,家里一切都井井有条。

        小孩儿起初觉着这样挺好,可后来便感觉出不对,原来那位功高盖主的老先生已经渐渐快要篡夺家里的家产了,之所以还愿意让小孩儿坐在那当家人的椅子上,无非是怕后人辱骂,不愿意背负千古罪名罢了。

        小孩过了几年,听先生说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子造反,但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那位比小孩儿大不少的侄子仅仅是因为手里有着稍多一点的下人,便被先生忌惮,稀里糊涂地斩了。

        这是当年的义王之子事件!

        顾珠听到这里,感觉皇帝舅舅说得十分简略,或许还美化了自己不少,因为按照娘亲恨老相爷的那种地步,绝对在舅舅登基之前就一块儿发誓要从老相爷手里帮曹家躲回江山的控制权。

        那小孩儿就想,为什么自己说什么,好像都是透明人在说话,没有人会听他的,都听先生的呢?他是一家之主啊,就算要包庇一个侄子,应当也不算什么,结果却如此收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