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么写的:
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乃是三国时诸葛亮所制。
然而,限于当时的原材料和科学思维,诸葛亮所造的孔明灯仅仅只是用薄纸和竹条所制,大小也就四五个南瓜,具有的功能也局限于照明、观测等低下的军事用途。
由于华夏古代受儒家思想制约,工匠被誉为奇淫巧技,热气球从出生那天开始,便再也没有成长,即便是火器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的明朝,也依旧止步不前。
但是,这并不代表各个朝代没有制作载人热气球的能力。
热气球的结构无非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而已,以唐朝来说,是有能够独立制作的条件的。
首先,球囊部分。
1782年法国的蒙特哥菲尔兄弟开始对热气球的研究,1783年6月他们用亚麻布和纸做了个800立方米的热气球,在球体下方燃烧稻草。
他们认为浓烟有助于气球升空,在稻草中又特意加些湿布和腐肉。滚滚浓烟充入气球后,气球升空近千米高,飞行了二公里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