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啊哈哈大笑,“那皇后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老师的更好。”
武媚娘道:“更好谈不上,但查缺补漏还是可以的。”
“哦?”
“老师所思所虑都是大的方面,但在细小的事情上,他日理万机,又如何能想得到?皇上,您想想,当地官府想要政绩,想要奖励,总是要驱使百姓去做吧?难道他会自己一个人挑着水去种树?”
“哈哈哈!”李治笑得前仰后合。
武媚娘继续道:“那么,问题就来了,毕竟,老师所想的办法都是给到官员和当地手中,于百姓而言其实是没有多大获利的,长此以往,百姓们还会不会有充足的念想去做这些事?我看很难。”
李治不笑了,认真地点点头,“皇后说的很有道理,人非圣贤,百姓所求不过求活而已,若是当地官府一味地强迫百姓去做,怕是会适得其反,引起当地百姓反感,那边让一件大好事,变成一件苛政了。”
“所以啊,咱们完全可以从百姓入手,借鉴老师的办法,把奖励给到百姓身上,对于那些植树种树上出了大力的百姓,完全可以给钱粮名誉等奖励,即便再奖励一座养殖场给他又如何,比起收获来,难道朝廷在乎那一座养殖场吗?”
“不错不错!”李治再次泛起笑容。
“对于名誉,百姓或许不会看重,但只要得到,一定会感到无比光荣,如同先秦之时,区区一个下等爵位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思,但百姓就是会为了那个爵位而奋力出力。人都是有攀比心的,一个人得了名誉,还是朝廷给的名誉,难道别人不会眼红,不会想着攀比一下?”
“好好好!妙妙妙!”李治哈哈大笑,“那就再加上一点,对于做得好的百姓,不仅仅给钱粮和生活更好的物质,咱们还要给他们名誉,把他们请到长安来,和咱们一起吃饭,并给他们一种可以证明其功勋的事物,让他们光宗耀祖地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